中国交通运输部10月10日出台专车“新政”,拟将互联网预约出租车作为一种新的业态纳入出租车管理范畴,实行分类管理,例如为乘客和车辆购买相关保险, 按规纳税等等。《华尔街日报》和《彭博社》均发表评论文章,专车“新政”将增加Uber及其中国竞争对手滴滴快的等打车应用提供商的运营成本,令其面临像 出租车公司一样的严格监管。对于Uber而言,或许只有放弃最初令其取得成功的“灵魂”,才能在中国市场有一个更为美好的明天。
以下为文章全文:
中国计划加强对互联网预约出租车服务市场的监管。Uber及其中国竞争对手都计划投入数十亿美元,从这个蕴藏着巨大潜力的市场掘金。
如果得到严格执行,专车“新政”对此类公司来说是一次重大打击,不仅会对他们在中国提供的拼车服务带来束缚,而且还要求他们必须以类似于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模式进行运营——这意味着运营成本更高,同时还面临着更多的监管压力。
Uber发言人表示,该公司正在与中国监管部门保持着密切沟通,并且会遵守一切新规定。
打车应用将面临诸多限制
专车“新政”禁止司机同时为多家打车应用提供商服务,这一规定也让外界担心,新政策恐怕不利于Uber这样的外资企业,让胜利的天平向中国本土企业倾斜。
不过,打车应用提供商都对新规定表示乐观,称此举将有助于监管措施的透明化。至于这些规定将如何执行,最终以哪种形式确定下来,目前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在周六发布的网络约租车法规征求意见稿中,中国交通部表示在线专车预约应用提供商必须将其服务器设置在中国大陆,数据库接入当地交通运输部监管平台,将车辆的使用性质登记为出租客运,并且与司机签订劳动合同,给车辆和乘客上保险。
此外,交通部还在征求意见稿指出,外商投资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平台若想在中国开展电信服务业务,必须获得中国有关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同时接受国家安全检查。交通部在这份文件并未提到Uber的名字。
这两项新规定将展开为期一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它们也为Uber及中国打车应用提供商滴滴快的在中国的合法运营铺平了道路。过去一年,滴滴快的和Uber在中国展开了“圈地战争”。两家公司均认为,中国的潜在城市通勤者数量将超过7亿人,而且中产阶级数量在不断增长,他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的出租车服务,而是越来越有能力去负担服务更周到的出行模式。
一位滴滴快的发言人表示,该公司对专车新政持欢迎态度,还将对这一报告进行研究,但该发言人拒绝对任何细节发表评论。
UBer投入重金争夺中国市场份额
Uber CEO特拉维斯·卡拉尼克(Travis Kalanick)计划今年在中国市场投入10亿美元,向滴滴快的的主导地位发起挑战。滴滴快的获得了中国两大科技巨头阿里巴巴和腾讯的投资,而Uber则是获得了百度的投资。卡拉尼克号称Uber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至35%,但在融资方面依旧落后于滴滴快的。
根据中国交通部推出的专车“新政”,私家车被禁止提供拼车或同乘服务,同时还要求司机必须通过相关测试。这也成为滴滴快的和Uber同时面临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后者的“人民优步”(People's Uber)和Uber X产品,这两款产品都允许非专业司机通过将空座提供给有需要的乘客来赚钱。
这种业务目前已在中国开始运营,只是一直游走在灰色地带。到目前为止,专车服务在这个国家的大部分地区都不合法。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新华社在今年7月份的报道,今年以来,北京有关部门以涉嫌运营非法出租车服务和逃税为由,对逾1200名滴滴快的专车司机和170名Uber专车司机进行了查处。
滴滴快的和Uber均在专车服务上投入重金——目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正通过智能手机应用使用这种服务。
尽管中国监管部门最初反应迟缓,未能跟上这个炙手可热的市场的发展节奏,但他们正在这个方面取得进展。上周四,上海市交通管理部门表示,该机构已经向滴滴快的颁发了在该市运营在线约车平台的牌照。滴滴快的的估值达到160亿美元,获得了中国两大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集团和腾讯公司的投资。
滴滴快的表示,这是全国首张地方性专车牌照,而且该公司正寻求在其他城市也获得类似牌照。与此同时,Uber也寻求获得在中国城市运营约车平台的拍照。
“合法化”只是起点
尽管中国交通部最新发布的规定使得打车服务首次在全国合法化,但Uber和滴滴快的仍需要改变其当前业务模式,才能符合这些规定。
例如,专车新政要求所有从事专车服务的司机必须拥有三年驾驶经验,营运车辆必须是7座以下乘用车,禁止没有出租车运营牌照的私家车司机提供合乘和拼车服务。
Uber表示,为了实现其中国业务的本地化,Uber中国已在上海正式注册成立了一家独立运营的实体——上海雾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且由中国管理者负责运营。Uber还表示,它已经获得了作为互联网公司运营的相关许可证和资质,同时还将服务器放置在中国。
去年12月份,Uber还与中国第一大搜索引擎提供商百度达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尽管如此,根据市场研究机构易观国际(Analysys International)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根据订单量计算,滴滴快的控制着中国专车市场逾80%的份额,而Uber只有15%的份额。不过,Uber已宣布中国是其最为重要的海外市场,并计划在明年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运营范围,从现在的20座城市增至100座城市。
Uber能做到“不忘初心”吗
倘若Uber从中国市场退出又能得到什么呢?如果这家公司最终成功避免在中国遭到封杀,那么它的情况应该会好于谷歌、Facebook、Twitter和Dropbox。不过Uber要遵守专车“新政”的承诺,与这些新规定一样,都给人一种不祥之感。勇于挑战行业规则,既是最接近Uber“秘密武器”的东西,也是该公司在短时间内在众多出租车市场攻城拔寨的成功秘诀。在美国,正是由于坚决维护消费者的利益,而不是屈服于势力强大的企业和政府监管部门的压力,让Uber具有了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但在中国,Uber有可能会被看作是持不同政见者。
中国政府保持对市场控制的决心,在周六交通部有关专车新政的公告中可见一斑。中国交通部称,向司机提供补贴以赢得市场份额的做法——这也是Uber和滴滴快的惯用的策略——正在影响“社会稳定”。
对于Uber这样一家具有全球化野心的公司来说,努力从中国市场分得一杯羹,原因其实不难理解。毕竟,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从2001年到2010年新车登记数量以年均26%的速度增长。
从2001年到2010年新车登记数量以年均26%但在过去5年,这一数据却放缓至年均增长7.2%
但在过去5年,这一数据却放缓至年均增长7.2%,今年8月份的新车登记数量更是下滑3%。随着公路网络迅速接近饱和,城市污染严重,中国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提供更为高效的出行方式。中国的汽车销量增速已经开始放缓,在这个国家,卡拉尼克无坚不摧的力量似乎最终撞上了无法撼动之物。
在现阶段,Uber中国面临着两种选择:一种是在“新政”最终确定之前推翻这些监管规定,这可是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另一种就是在这个由本土竞争对手垄断的市场,成为另一家普普通通的出租车公司。如果Uber做出了后一种选择,即便该公司最终能够生存下来,却有悖于它改变其他国家城市交通面貌的雄心壮志,这样的未来应该不是它所希望的。纵然最终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但失去了灵魂的Uber又能得到什么呢?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