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你肚里的蛔虫:苹果、谷歌开始主动向用户提供信息

2015-08-0413:11:34 评论 14,217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今天刊文称,苹果和谷歌在竞相开发人工智能技术,根据收集的信息预测用户未来的需求,并主动向用户提供信息。苹果和谷歌在竞相预测用户的需求。它们在软件中增添新功能,在用户提出要求前向用户提供需要的信息。这表明智能手机在逐步具备自发用户所需信息的能力。

要做你肚里的蛔虫:苹果、谷歌开始主动向用户提供信息

用户通过OpenTable订餐后,iPhone会生成日程表事件,然后提醒用户

两家公司利用了不同技术,这反映了它们各自的专长和重点。苹果Proactive Assistant——即将发布的iOS 9中的一项功能,利用iPhone存储的信息了解用户的行为。相比之下,Google Now则通过多种在线服务和搜索收集数据。

市场研究和咨询公司Securosis首席执行官里奇·莫古尔(Rich Mogull)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战场。企业在利用它彰显自己的优势。”

两家公司希望新功能有助于留住用户,把用户锁定在能给它们带来滚滚财源的相关服务中。对于苹果来说,这意味着iPhone将有更多的回头客;对于谷歌来说,这意味着其广告客户将获得参与度更高的受众。

另外,预测用户需求,并在恰当时机满足用户需求的能力,对于智能手表、联网无人驾驶汽车等未来的设备至关重要。

谷歌和苹果的努力,是科技产业以向设备提供一臂之力为目的、日趋高涨的“数字化助手”浪潮的一部分。微软将使语音助手Cortana登陆所有Windows设备。亚马逊的语音助手Alexa目前只支持该公司的Echo扬声器。

谷歌和苹果采用不同方法收集数据

要做你肚里的蛔虫:苹果、谷歌开始主动向用户提供信息

苹果在手机存储的信息和公司收集的信息之间划了一条界线

在5月份谷歌开发者大会上的演示中,Google Now能提醒用户需要到机场加油站给车辆加油。谷歌通过用户电子邮件中与旅行行程有关的信息,以及航空公司提供的实时离开数据推测回程时间。

Google Now能通过互联网搜索和搜索历史,Gmail、日程表和YouTube等谷歌旗下服务以及手机获取信息。Google Now通过手机获取的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时间和应用使用情况。谷歌称,它希望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向用户提供最实用的建议。

苹果则采取更保守的方法,只收集手机存储的信息。苹果称,iPhone了解用户使用的应用,以及开始使用应用的时间和时长,它还了解用户的地理位置以及经常与哪些人联系。苹果称,它也利用电子邮件,但在这方面比较保守,例如利用电子邮件确认来电方身份,创建日程表事件。

因此,苹果无法提供Google Now的部分功能。即将发布的iPhone软件将包含一项名为Siri Spotlight的功能,它能根据未来的会议或附近的商家向用户推荐联系人。用户在汽车租赁公司附近时,它也能发现加油站,但它不会主动向用户发布相关信息。

目前,苹果列举了一个它收集手机之外其他数据的例子:利用实时交通信息建议用户何时出门赴约。

苹果的方法专注于了解有规律的活动。例如,如果用户在早晨锻炼时听音乐,当用户早晨插上耳机时,手机就会开始播放用户早晨锻炼时听的音乐。自上个月公布以来,苹果尚未披露详细的Proactive Assistant计划。

苹果还在手机存储的信息和公司收集的信息之间划了一条界线。苹果称,手机存储有用户大量信息,但这些信息只存储在手机上,它并未收集这些信息。苹果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一直在批评谷歌等公司通过向广告客户出售用户信息谋利。

谷歌对此表示,它从未向其他公司出售,或分享用户信息,只是利用这些信息提高广告的针对性。

风险投资公司Redpoint Ventures合伙人、谷歌前工程师杰米·戴维森(Jamie Davidson)称,收集更广泛的数据对谷歌有帮助,“不通过手机之外的Web渠道获得更多信息,苹果更难于创建有吸引力的体验”。

要更好的服务还是隐私?

与谷歌合作的一名应用开发者称,Google Now的实用性取决于用户分享的信息量。分享的信息越多,用户得到的推荐信息相关度就越高。但是,向谷歌分享过多的个人信息不利于保护隐私。但也有用户认为,为获得更好的服务,向谷歌分享更多信息是值得的。

谷歌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发布Google Now on Tap。这款服务利用文本和图像识别技术理解用户在应用内的动作,向用户提供建议。它不会主动发送信息,但能预测用户下一步可能采取的措施。例如,当好友在文字消息中提议去一家餐馆吃饭时,Google Now会显示一张信息卡,其中包含这家餐馆的Yelp评论、电话号码、营业时间、地图,以及指向OpenTable等订餐应用的连接。

weinxin
N软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观点新鲜独到,有料有趣,有互动、有情怀、有福利!关注科技,关注N软,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 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