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联合国大会开始两周了。在本次大会上,Facebook CEO马克·扎卡伯格( Mark Zuckerberg)正为其“让互联网连接全球”的Internet.org组织东西奔走。在他看来,互联网应该像医疗卫生和干净水源一样,成为地球居民的基本人权。然而本次大会的新闻媒介,甚至会问:“谁是马克·扎卡伯格?”那么, 这个一直以来命途多舛的伟大计划,如今又会如何“经历历史”呢?
两年半以前,扎克伯格公布了互联网组织Internet.org的有关信息,该组织的目标是将互联网推向全世界——尤其是目前占据全球2/3比重的、无法连接到互联网的地方。某些地方是尚未有互联网入口,某些地方则是因为,当地民众根本负担不起接入互联网的费用。
为了将互联网服务带给世界各地更多的民众,Facebook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此前,该公司推出了一个网站,旨在联合各个国家的电信运营商来为当地民众提供互联网服务,而Facebook则推出了一个Internet.org的应用程序,人们可以通过该应用连接互联网。这个应用程序通常包括精简版的Facebook,以及天气预报、招聘服务等一些免费的服务功能。除此之外,Facebook也和类似于Google X这样的组织“联网实验室(Connectiyity Lab)”合作研发新的网络传输手段,包括无人机、激光以及用于软件增强的人工智能。一旦这些科技手段构建完毕,其中许多都会开源,其他人可将其商业化。
从硅谷放眼世界,看到的一切景色似乎都那么美妙。但扎克伯格未预料过他的这个理想主义项目会激起强烈的反对。怀疑论者认为他的这个项目与其说是争取民权,不如说是数字宇宙的殖民。他们觉得,Facebook连接全世界的计划只是一场商业扩张,而现有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政府更适合负责拓展互联网连接。
为了回应批评以及向全球的领导人、企业家推销Internet.org,扎克伯格已然化身政治家、演说家。在过去的一年中,他在Facebook的签到足迹覆盖了巴拿马、印度(两次)、巴塞罗那、印度尼西亚和中国。他在清华大学发表了一场汉语演讲,在Facebook总部会见了印度总理Narendra Modi。他用他自己方式来为其政治抱负努力——阅读大量国际政治关系的书籍,比如《Why Nations Fail: the Origins of Power, Prosperity, and Poverty》。
扎克伯格表示,互联网不会自己扩张,事实上互联网的发展速率正在放缓。大部分公司都选优先给新型中产阶级或者是至少负担得起流量套餐的人提供服务,他们无法承担给最困难的民众拓展互联网的风险。因此,世界需要Internet.org。作为Facebook董事会主席、CEO,扎克伯格能够利用最多数的投票权来迫使董事会支持他的计划。“确实,目前我没有什么具体的计划来说明我们需要投资几十亿美元帮助穷人接入互联网的原因,我只是相信,这是件好事,是我们应该、必须为之奋斗的事情。”
随着2016年的到来,扎卡伯格更是将Connectivity Lab的工作列为年度三大重要事件之一。他计划于年底前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上空发射一枚卫星,而近期将会进行首次无人机试飞。此外,Facebook还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增强地图技术优势的新型地图测绘软件,该软件能够检测出哪些地方的人们需要互联网服务。而地面部署工作小组正努力帮助肯尼亚上下的人们接入互联网。
与此同时,扎克伯格一直不遗余力地展开了游说。在联合国大会的讲台上结束演讲会,扎卡伯格走到午宴区和德国总理默克尔等人U2乐队一起进餐。31岁的年纪,他比在场的许多商界领袖、政治家都要年轻将近20岁。在这些嘉宾还在享用午餐时,扎克伯格再次走上讲台,说道:“让更多的人使用互联网是这个时代要面临的首要挑战。”
无人机和激光通信:“连接全世界”的技术到底有多难?
为了这个项目,扎克伯格曾亲自撰写邮件挖人。现任Facebook激光工程主管Hamid Hemmati在加盟Facebook之前是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研究员。第一次收到扎克伯格的邮件时,Hemmati以为是垃圾邮件。Hemmati花了几十年时间研究激光通信,而Facebook开发电脑程序、聘请年轻程序员,两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不过,Hemmati后来表示,“如果这个项目是动真格的,那么我会加入。’”
Yael Maguire
事实证明,扎克伯格对激光通信兴趣毫不做作,真实而深厚。2013年的秋天,扎克伯格将Internet.org团队聚集起来,开了好多次会议。团队中加入的成员还包括麻省理工媒体实验室博士、联网实验室工程主管Yael Maguire。扎克伯格称Maguire为Connectivity Lab的“内部和外部的精神领袖”——他达到科学的顶峰,但铭记着Internet.org的使命。
扎克伯格让Maguire和团队的其它成员共同寻找接入互联网的新方法。Internet.org成立之初的几个月中,Facebook试验过很多种马上就可以应用的技术——例如修复软件改进已有的网络连接、开发数据消耗更少的应用程序等等。扎克伯格希望实验室的眼界各加广阔,希望团队考虑一些更长远的项目——这些项目可能需要10年时间才能走向成熟,但它们最终将重塑我们对互联网的认知。直接地说,扎克伯格对这个团队的原则是,寻找一种有能力将互联网连接覆盖扩大10倍,或者将上网价格降到目前1/10水平的新方法。
众多的创意中有一个引起了扎克伯格的思量:利用无人机向地面发射数据,并用激光传输数据。这些不可见光可以提供极高的带宽容量,并且不受限制。目前,Facebook激光通信团队正致力于研发这种技术,希望能将数据传输速度提高10倍。唯一的问题是这种技术当前还无法大规模应用。扎克伯格回忆道:“有人告诉我,‘好吧,未来将会有一种光学材料在理论上实现这些目标的。”但他们表示,距离激光通信正式商用至少还要10年。
扎克伯格向团队要了一些专家的清单,开始逐个给他们发邮件,邀请他们加入,包括Hemmati。
Hamid Hemmati
Hemmati的新实验室位于洛杉矶北部一个普通的办公园区,恰好在赛百味西区总部的楼下。光电材料和透镜组堆满了他的桌子,一张海报上写着:“警告:内有头戴激光束的鲨鱼。”
Hemmati和他的团队确实发现了一个巨大的机遇,只是它难以实现,在Facebook之前也已经有许多的研究者考虑过它们。Hemmati团队没有放弃,他们仍致力于激光通信技术的研发,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必须时刻调整自身的能力,并且必须和Connectivity Lab加以合作。激光不能穿透云层,作为后备,Facebook正研发可以扩展现有的移动通信系统的软件。卫星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成本太高。
Hemmati几乎每天都和Maguire联系,Maguire也会保持向扎克伯格汇报工作进度。扎克伯格会定期与团队召开产品评审会。这样的工作方式让工作保持紧张度。扎克伯格深受写代码工作的影响,总是希望工作高速度向前推进;而Maguire手上的工作并不是一行代码可以完成的事,它们涉及芯片、录音机、高能雷光束、可以从空中降落的飞机等等。
今年,Facebook还将开始测试激光传输数据。这是该通信系统的第一项测试,而在测试之前,该系统还需要一个关键的设施组件:无人机。
在地球的另一面,Facebook这个雄心勃勃的项目正在英国布里德沃特的一个工业小镇进行。小镇在伦敦以西三个半小时的车程,那里有座只写着11号的低矮砖房,不过每个人都知道这是Facebook。当地工程总监Andy Cox说,这里已经收了大概10000件包裹了,但1件也没有发出去。
53岁的Cox负责着Facebook的Aquila研发——这是一个客机大小的无人机,翼展与波音737差不多,但只有一架客机的1/100那么重。Aquila的目标任务是在空中停留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并能够缓慢地滑行。Cox是一个专业的机械工程师,在早期的职业生涯里,他曾建造了迪斯尼的摇滚过山车。而最近,Cox团队的太阳能无人机创下了持续两星期的飞行时间记录。
2014年春天,Facebook负责商务拓展的员工给他打电话,表示出价2000万美元收购他的团队。9天之后,Cox开始为扎克伯格工作了。这个团队是Facebook至今为止最年长的团队——团队中那些空气动力学家和结构专家,其中有两个人都74岁了!接下来还有65岁和57岁的。
Andy Cox
对于Aquila,Cox随后就要用超声波机器对其进行检查,以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在整个团队都按照扎卡伯格的节奏来工作的前提下,他承担不起因人为错误而拖累整个工程的责任。Cox说,一般来说,这种飞行器从概念到实际产品需要7年时间去实现。而目前由于已经把一些研究工作外包给高校了,Cox和他的团队希望能在1年多一点的时间内完成。他们今年的目标是在年底前完成一个测试:地面站向无人机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个无人机再用激光将这些信号发送给其他无人机。这个无人机舰队会将这些激光射向30英里内每一个转发器,转发器会将激光信号转变成WiFi信号或者4G网络。Facebook尚未确定该服务的流量套餐计划和价格。
设计一个能够飞到65000英尺(约2万米)高空的无人机要面临许多的挑战。这个高度高于商用飞机,除了一些军用飞机,这个高度几乎可以说比现在任何飞机都要飞得高。这些挑战存在于方方面面,举例来说,高空的空气密度只有海面的9%,因此那些为低海拔设计的无人机无法在高空中停留。Cox为额解决办法是,设计一个热气球来将无人机送上天空。此外,团队还要防止飞机的振动——振动会让无人机无法控制。
不过怎么都好,Aquila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法规。Facebook与Alphabet形成共同阵营,共同解决政府机构方面的障碍。Alphabet旗下子公司Google也有一个与Connectivity Lab相似的项目,就是Google气球计划——利用热气球悬浮来向地面提供互联网)。据了解,Facebook与Alphabet需要与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合作,才能试飞。
除此之外,Google和Facebook的无人机飞行需要更多的频谱来传输信号,因此他们需要游说FCC,来让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为其无人机提供专用频谱服务。
最终,Facebook希望能发射1万架Aquilas无人机,让它们分散在全球,在需要的地方创造出网络热点。这家公司希望能用连接实验室的大部分项目开发出一些可以发布给外界并商业化的技术。Facebook在它的开放计算计划(Open Compute Project)中对此有一个模型。这个计划发布于2年多以前,旨在建立更加高效经济的数据中心。
Facebook计划最终发射1万架Aquilas,并让他们移动分散至全球,为需要的地区提供网络热点。和大部分Connectivity Lab的项目一样,Facebook也会将无人机技术开源,让业界将其商业化。
抗争:舌战批评者
当Facebook想方设法付出各种努力让激光和无人机能顺利发挥作用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扎克伯格的真实意图。前文中提到的,Facebook与都铎当地的移动运营商合作,并开发了提供互联网接入应用程序,这个项目叫做“Free Basics”。这个应用程序收录了部分网站,比如Facebook、天气、招聘服务等等,可以在不那么稳定的2G/3G网络中使用。Facebook的目标是吸引用户使用更多的数据流量,并成为付费用户。
不过,反对者认为整个Internet.org计划“违背了网络中立原则”,因为Facebook这个应用程序只提供了部分互联网资源,而对其他服务造成不公平;而且,通过Internet.org计划接入互联网的用户,也无法平等地享用所有互联网带来机会,这是连接的普遍性问题。此外,由于Facebook在安全、隐私方面措施薄弱,给互联网安全带来威胁。
在去年五月上旬,Facebook开放了其开发者平台,让任何人都可以发行免费的app。但这个计划一宣布之后,批评的言论开始升温。由于时差,扎卡伯格看到这些言论时已是深夜,但他仍决定第一时间作出回应。他录下了一段视频。视频中没有亮灯,桌子周围没有人,扎克伯格以此来捍卫他的倡议。他认为必须“合理”地定义“网络中立”:“如果大多数人无法参与,那这也就不是一个公平的互联网。”他指出,除了Facebook,Free Basics还提供了许多其他服务,包括维基百科、工作列表和HIV教育等等。他用呼吁作了视频的总结:“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想要世界成为怎样的世界?是一个视实现人的价值和改善人们生活为首要使命的世界,还是一个把技术的纯粹凌驾于人类需求之上的社会?”
扎克伯格的演讲未能平息批评的声音。五月中旬,来自31个国家的数字权利组织联合签名,写了一封公开信给扎克伯格,称Internet.org“违反了网络中立原则,给言论自由、机会平等、安全、隐私和创新带来威胁。”
Facebook的回应是将应用程序的命名从Internet.org改成Free Basics,同时提高应用程序的安全性。与此同时,扎克伯格加紧步伐,努力推广其服务,尤其是印度。他表示,印度已经有100万人在使用这个应用,有1500万人可以用其上网了。
不久之后,Facebook暂停了Free Basics在埃及的服务。因为两个月的服务许可到期之后,埃及监管机构不再续订,选择退出该计划。这些国家都有着相同的顾虑。据悉,在1月初打压激进分子的活动中,安保部队逮捕了三人,而这三人加起来一起制着23个Facebook页面。
即使是在陪产假期间,扎克伯格仍继续和批评者理论,捍卫Internet.org的愿景。上月末,扎克伯格在印度的报纸上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Internet.org无关Facebook的商业利益——Free Basics上没有任何的广告。而假如人们失去了免费的互联网基础服务,他们将会失去所有当今互联网所提供的机会。”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受益人?
怀疑论者的言论固然凶猛,但对于扎克伯格来说,批评者的反对还不是最大的障碍,其最大的阻碍是,如何让人们相信他们需要互联网。
去年9月,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个偏远村庄已经建立了互联网。但对当地居民的采访后发现,他们对互联网没有丝毫的兴奋和渴望。尽管网络热点已经建立了一年之久,有免费的流量可以使用,但他们并不在意,几乎不会主动去使用。
在热点下,有一个妇女做着鸡肉烤串的生意。她对热点了如指掌——它的信号什么时候中断、谁在使用它、以及用它来做什么。“但很多人几乎没有意识到这里有网络热点,”她说,“他们对此一无所知,周围也没有舒适的地方能让他们坐着上网。”
忘掉政治阻碍,忘掉缺乏盈利的商业模式,忘掉无人机和激光等技术壁垒吧,这件事情首先要让人们有上网的欲望,告诉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什么。但是,这个问题又该如何回答呢?
接连不断的挑战听起来让人感到很是挫败,但扎克伯格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有着更长远的眼光。回忆起Facebook诞生的故事,他表示当时就是认为世界需要这样一个社交网络,没有它不行。而最后他为什么做到了,成为创建社交网络的第一人?扎克伯格说道:“我想是因为我在意它吧。很多时候,相信和关心它是成功完成一件事情的不二法宝。”
via Wired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