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患 顺丰启动上市能否脱困?

2016-02-2918:54:14 评论 13,370

一直保持着神秘感的顺丰速运要上市了。说它神秘,是因为关于顺丰的一些传闻:创始人王卫,从不接受媒体的采访,唯一一次登上杂志封面是因为香港狗仔队过于 敬业的偷拍;几年前整个行业大打价格战的时候,唯有它一意孤行地涨价;顺丰黑色快递车也被说只是它庞大快递业务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被隐去了公司名头,因为 不想树大招风;从不公开数据,有关它市场份额到底多大都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

内忧外患 顺丰启动上市能否脱困?

当然,这个最受资本市场期待的公司之一却迟迟不上市,也成为了它“神秘”的一部分。

所以,它在 2016 年 2 月 19 日发出的拟在国内证券市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公告,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

那些为此大感意外的人大概都还记得王卫在 4、5 年前的表态,大意是说,上市的好处是圈钱,虽然顺丰也缺钱,但它不会为了钱而上市。王卫还说,顺丰的目标是让企业长期地发展下去。

假设这个目标到今天依然成立,那么顺丰突然表示上市的动机只有一种可能:它在长期发展的路上遇到了阻力,并且需要资本市场去解决这个问题。

在过去的 23 年间,顺丰是中国少有的口碑几乎没有什么瑕疵的服务类公司。两句民间传言足以勾勒它的地位。一句叫做,“快递分两种,顺丰和其他”。另一句叫做,“顺丰出错的概率,是其他快递不出错的概率”。

一个缺钱的公司,可能意味着它的业务没有停滞,它需要更多扩张。但时至今日,顺丰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已经很明显了。

顺丰在“快”这件事上的优势正在被竞争对手追赶上

顺丰之所以变成今天你所看到的顺丰,2003 年是很关键的一年。

那一年,“非典”肆虐,航空公司的生意惨淡得突如其来。趁着航空运价大跌,顺丰和当时刚成立的扬子江快运(海航集团旗下)签约,租用下 5 架 737 全货机,在广州-上海-杭州这三个集散中心间往返。这让它成为国内第一家用飞机运送快件的民营速递企业。

内忧外患 顺丰启动上市能否脱困?

同时,它还和国内多家航空公司签订协议,利用 230 多条航线的腹舱,在全国各个城市之间运送快件。那时候,顺丰 500 克以内快件的收费是 20 元,虽然不便宜,但次日到达的高效服务还是为它找到了大批客户。

到了 2009 年,顺丰终于获得民航总局批准,成立了自己的航空公司,专做航空快递运输服务,还拥有自己的机队。截至今年 1 月,顺丰拥有自有全货机 27 架,位于国内民营快递公司之首。

但现在淘宝的“菜鸟快递指数”——就是那个每月更新,蜘蛛网状的评分图里,顺丰在“物流时效”方面的表现刚刚达到行业均值。

内忧外患 顺丰启动上市能否脱困?

这说明顺丰在“快”这件事上的传统优势正在被竞争对手追赶,它的高门槛并非高不可攀,在解决运送效率这件事上,对手很容易复制它的成功之道。比如 2015 年阿里巴巴入股圆通后,圆通便随即宣布购入 15 架飞机。

内忧外患 顺丰启动上市能否脱困?

中国经济两位数发展的高速时代已经过去,快递业未来可能面临增长问题

根据网上公开的一些数据,2004 年顺丰的销售额为 13 亿元,到了 2010 年销售额已经高达 120 亿元,年平均增长率超过 50%,利润也高达 30%。

顺丰,或者说整个快递业务过去 10 年的快速发展,都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2006 年至 2013 年间,中国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 36%,2010 年以来在电商的刺激下,年均增长更是高达 57%。

但中国 GDP 下行的压力已经越来越大,快递业会是最先感知到的行业之一。

过去,做快递公司就好比开快车,讲究的是速度和冲劲。因为这个原因,包括顺丰在内的快递公司们早先多年就部署下了各种基础设施与人、物资源来应对物流业高速增长的需求。

经济放缓后,这些事先部署的业务和资源将无处可用,成为冗余的浪费。过大的人力扩张将以裁员为解决方式,动摇民心。事实上,去年年底至今年年初,顺丰内部就已经经历了大规模裁员,这让外界对于顺丰资金链断裂的猜测层出不穷。

在基础设施方面,同样如此——早年扩建的仓储空间将如何高效利用,运输资源如何协调,这些都是顺丰,或者说任何一家快递公司,在经济红利过后所需要解答的问题。

海外市场可能是保持高增长的出口,但顺丰现在还不具有明显优势

根据德勤发布的《中国快递行业发展报告 2014》,四大国际快递巨头(DHL、UPS、FedEx、TNT)目前占据了中国国际快递市场 75% 的份额。如果算上国资背景的 EMS,剩下能够留给顺丰的市场份额并不会特别理想。

比起国内快递业务,国际快递最大的特点在于利润高,这对顺丰而言是个机会,也是它保持高增长的一个出口。这一点上,FedEx 是一个极佳的例子。早在 1984 年,这家公司就在寻求扩张时率先想到了国际市场。到了 2006 年之后,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促使 FedEx 更加大力发展与中国相关的业务,先后建立起中国-印度次日达的业务,以及以美国为中转站的全球快运服务,连接起欧洲、印度、中国和日本。

对于顺丰而言,它的一个机会是凭借在本土的高口碑,去占据中国寄至海外的国际件业务市场,另一个机会则是搭乘海淘的潮流,占据海外至中国的国际件业务市场。

内忧外患 顺丰启动上市能否脱困?

它也已经有所尝试。2015 年 7 月,顺丰宣布建立 20 个全球仓库,覆盖 4 个主要目标市场,包括北美、欧洲、俄罗斯和澳大利亚。顺丰国际电商副总裁 Masa 也曾说过,顺丰要为海淘平台提供仓储和物流服务,让电商平台只做产品的推广和展示。

这些看上去都是顺丰潜在的机会,但竞争对手也都在虎视眈眈。在这方面,它还没有建立起明显优势。这同样需要更多资本的注入。

顺丰在新业务上的几个转型尝试,大多都失败了

像亚马逊这种从电商销售到物流一体化经营的公司,其实也是顺丰的竞争对手。而顺丰在多个电商业务的尝试,都说明了它也有向这个方向扩张的冲动。

2010 年,顺丰推出“顺丰 E 商圈”,1 年后,它又推出了面向中高端商务人士的送礼平台“尊礼会”,但两者都不了了之。

2012 年,顺丰上线了第三个电商平台“顺丰优选”,主打生鲜食品。让人诧异的是,这个平台在 1 年之后入驻天猫商城。2014 年,顺丰优选在天猫的销售额同比增长 200%。但这暂时的好消息只是又一次揭露出一个悲观现实:在经历两次失败的电商试水后,顺丰依然没有找到它作为平台型电商的出路,而“沦”为一家店铺。用王卫自己的话来说,“顺丰现在做电商物流是个死。顺丰现在不做电商物流,将来可能也是个死”。

内忧外患 顺丰启动上市能否脱困?

电商的失败尝试消耗了它大量的元气,反倒是有互联网背景的电商公司在试探物流时显露出了极大的气势,比如京东。

顺丰还在探索其他方面的可能性。去年 10 月,它投资了成立不久的深圳智航无人机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生产的无人机航时长、荷载高,适宜高难度的空中作业。不过,根据中国目前的相关政策,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用无人机送快递,依然是违规的做法。这次投资的回报价值,也许还需要更久时间才能体现出来。

虽然手里握着诸多数据,但顺丰还在摸索更精细化的服务

在美国,为企业客户提供供应链方面的管理是 UPS 非常重要的业务组成部分。UPS 每年花费在数据挖掘上的费用超过 10 亿美元,它将不同行业的仓配和物流数据建立成大量数学模型,在了解企业客户需求后,提供资产预估、入仓、分配等一系列服务,帮助企业逐渐扩大规模。目前,UPS 已为包括汽车、医疗、零售等在内的 9 个行业提供类似的解决方案。

在全行业利润被压缩的背景下,顺丰也在尝试类似的做法。

2015 年,顺丰重新调整了内部组织结构,新的结构由五个事业群组成: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供应链事业群、仓配物流事业群和金融服务事业群。其中,仓配物流事业群为电商商家提供分仓、备货、配货等服务。根据顺丰官网的信息,它目前的仓配客户中包括苹果、华为、乐视、优衣库和宝洁等。

顺丰仓配物流事业群副总裁潘岩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顺丰正在重点建设仓储服务。“我们的想法是,只要电商企业把产品交给了顺丰仓库,顺丰仓库就会根据销售数据提前用干线的调拨来实现订单到达消费地。”他说。

每一天,从顺丰员工手中经过、从顺丰仓库中流出的包裹以千百万计。每一个包裹背后都包藏着巨大的数据信息,对于现在的顺丰而言,如何加快利用这部分数据,让它发挥更多作用、为公司带去更高利润,会是它寻求转机的各种可能性中最靠谱的一次机会。

用技术解决问题的众包物流,对顺丰很可能也是潜在的新竞争对手

虽然顺丰起家的基础与互联网催生的服务关联巨大,但它还是个传统型公司。比起在互联网里浸润生长的公司,它还是慢,甚至在还没有意识到一个潜在机会前,可能就已经将之拱手相让。

一周前,美国最大的物流运输公司 UPS 宣布投资众包物流创业公司。和它听上去的名字一样,众包物流利用的是市场中闲置的人力资源:一个订单发布后,兼职的快递司机就会在系统上抢单,把物件从城市的一头送到另一头。你可以把它理解为快递界的滴滴或者 Uber。

在中国,类似的公司也已经涌现出来,比如服务于线下快餐和商品配送的达达,做同城超快速递的闪送,京东也已经推出一个类似的服务,取名“京东众包”。

这些服务本身并不会对冲顺丰的主要业务,但它们所具备的特点——对速度要求极高的情况下,愿意接受相对较高的运费,这本可以成为顺丰介入的机会。

但目前看来,缺少互联网基因的顺丰尚未学会利用新技术来调配它充足的人力资源。

当然,口碑还是顺丰目前最大的,也是国内竞争对手们短期内难以超越的一个优势,比如还是引用下淘宝的“菜鸟快递指数”,顺丰在派件服务、品牌口碑和用户评价三个方面接近满分。

然而没有哪家公司可以高枕无忧。盖茨和李嘉诚也是一样。就像李嘉诚说他 90% 的时间都在思考失败,比尔·盖茨在微软鼎盛时期说公司离破产只有 18 个月一样,再健康的公司也会面临巨大的隐忧。

顺丰的竞争对手过于强大了,中国的业务并非是它完全掌控的,它可能在高端市场是有所作为的,但更广泛的低端市场占有率可能并不高。

不论从市场、业务类型、竞争对手、行业有可能发生的变化等各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投入。这个时候上市是个正常的选择。

weinxin
N软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观点新鲜独到,有料有趣,有互动、有情怀、有福利!关注科技,关注N软,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 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