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我们一直在吐槽说智能机已经到了创新的瓶颈期,但不可否认的是,从iPhone 4发布至今,每年我们仍能寻找到几项富有代表性的创新技术。比如2015年由Galaxy S6 edge带来的曲面屏,2016年有iPhone 7 Plus搭载的双摄像头。
事实上,厂商们对于智能机功能的创新从未停止。一方面,这是厂商营销上的需要,商业的本质要求厂商不可能停滞不前。另一方面,新技术的成熟需要时间的积累,突破性的技术自然是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完善。
但是消费者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进行等待,因此才会普遍感觉智能机的创新似乎已经停滞。好在2017年,智能机市场终于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突破性技术创新,也就全面屏技术。
高屏占比=全面屏?
前有小米MIX开路,在LG G6,三星Galaxy S8的强大影响力下,全面屏技术才算的上是真正的“出道”了。当然,说是全面屏技术似乎并不准确,更准确的说法应当是高屏占比机器。可我们也很惊讶的发现,对于屏占比的计算,各个厂商给出的测量方法并不相同。这也就导致即使是同一部产品,在不同的计算方法下其屏占比也有不同。
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认识屏占比呢?
对于屏占比的计算,着实是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目前,大多数手机厂商在计算手机屏占比时,利用的公式是“屏幕元件面积/前面板面积”。这样的计算方法貌似合理,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现实。我们知道,液晶屏由于技术问题,其两侧一定是有“黑边”存在的(液晶屏的BM区)。可黑边是不可能进行任何显示的。
因此,屏占比的准确算法应当是“屏幕实际显示区域/前面板面积”。好比小米MIX,按照第一种算法其屏占比应当是91.3%。但按照后一种算法,则应当是83.6%。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上述算法并不适用于曲面屏手机。原因也很简单,曲面屏手机的曲面面积并不好计算,其对实际显示效果的帮助也很难以进行量化分析。因此,对于曲面屏手机,我们取其屏幕的最大横截面面积来做为实际显示面积,用“横截面面积/前面板的面积”计算屏占比。
在这样的计算方法下,如三星Galaxy S8的屏占比计算为84%。但是,其真正的屏占应当是高于这个数值的。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尽管Galaxy S8的屏占比低于小米MIX,但实际显示效果Galaxy S8却不逊于小米MIX。
某种意义上,屏占比是一个“新词”。如果仔细回忆便很容易发现,在功能机时期,从来没有任何一家厂商提到过这个词。屏占比一词是伴随着大屏智能机而出现的词汇。尽管小编无法考证究竟是何人在何时以何种心态创造了这个词,但很明显,屏占比是一个为营销而创造出来的词汇。
高屏占比是优势还是劣势?
试想,高屏占比能带来什么呢?高屏占比的实际好处在哪里呢?对于很多消费者而言,手机宣传其屏占比高,也就意味着屏幕大,边框窄。手机的视觉冲击力高。无论是观看视频还是进行游戏都有着先天的优势。
高屏占比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它将单手可操控性这一主观感受进行了量化。我们知道,随着手机屏幕的尺寸越来越大,其单手操控体验是愈发糟糕。很明显,如何在屏幕尺寸与单手握持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就成为了一众厂商不得不去思考的问题。高屏占比机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在保证屏幕尺寸的同时,又保证了单手操作的绝佳体验。
厂商在宣传中,自然是不能只提单手操控体验优秀的(毕竟消费者无法直接感知)。但是,如果将其转化为纸面上的数字(屏占比),是否直观了很多呢?
如今还有一种观点,即屏占比越高,手机越好。显然,这是一个伪命题。智能机的屏占比高,显然是能显示出智能机厂商深厚的设计功力。但要记住的是,优秀的智能机体验是很多项目综合作用的结果,显然不是仅仅依靠屏占比一项就能决定的。
最简单的,有一种言论表示,高屏占比的机器极具美感。这显然是一个因果颠倒的结论。要知道,并不是屏占比决定美感,而是美感决定屏占比。如今市面上也有着不少设计极为出色的机器,它们的屏占比也不高。优秀的设计与高屏占比之间,并不是绝对的正相关。
高屏占比机器也会带来一定的误触问题,这是任何一部智能机产品都无法避免的。虽说随着防误触算法的不断改进,高屏占比机器的误触问题已经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但厂商不同,实力也不同,并非所有的智能机厂商都能够拿出有效的算法。这一点,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或许很难能得到解决。
结语:
目前来看,屏占比即将成为一个新的营销热点。当部分厂商将屏占比作为作为营销噱头时,自然会忽略手机的其他问题。因此,消费者是不能迷恋屏占比,更不能将高屏占比与优秀画上等号。说到底,还是要理性看待。
智能机发展到今天,急需新一轮的改变。我们也一直在说,智能机的设计已经面临瓶颈。但全面屏设计的出现,貌似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够见到隐藏了传感器,屏占比达到100%的机器了。那时,智能机又将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期待吧。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