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国庆档三部重头电影上映,上映首日,《我和我的祖国》票房2.9亿,《中国机长》屈居第二,票房2.6亿,《攀登者》垫底,票房2.08亿。
其中《我和我的祖国》上座率高达50.1%,这样的上座率使得电影在10月1日国庆当天排片占比提升,而《中国机长》本来排片占比低于另外两部,却凭借42.2%的上座率领先;《攀登者》得益于前期的宣传,首日排片占比最高,达到34.2%,但上座率仅26%,这直接影响了电影后续表现,10月1日排片就掉到24.5%了,目前专业票务平台给它的预估票房为13.85亿。
至此,综合各项数据来看,可以说上映首日三部电影胜负已分。口碑不错的《我和我的祖国》锁定胜局,而上映前观众最期待的《攀登者》票房垫底。
而这样的结果其实并不意外,几部电影在正式公映前都举行过多场点映,其中《攀登者》口碑不是特别理想,在口碑和票房不成正比的当下,这是很严重的一件事情,于是影响的就不仅仅是票房这么简单了。
来看一下《攀登者》背后的投资方,电影由上海电影集团主投,是最大的出品方,联合出品方中,有吴京的登峰国际,以及华谊兄弟、北京文化等。受《攀登者》影响,上海电影和北京文化股票大跌,其中上海电影跌停,市值70亿,相当于缩水7亿多。
北京文化也跌了6.76%,流通市值67.6亿,相当于缩水4.5亿多,《攀登者》拖累两家公司一天之内资产就蒸发了超过11亿。然而,即便《攀登者》票房卖到14亿,片方能分得的分账票房不过5亿多,所以,上海电影和北京文化这次投资亏大了。
接下来分析一下三部电影,为什么会这么快就拉开差距。其实不外乎电影质量和宣传两方面原因。
《祖国》泪点多,《机长》品质硬
把三部电影看完,会发现三部作品讲述不同故事,看点各有千秋。
其中《我和我的祖国》由七位导演创作的七个故事单元组成,从1949年天安门升旗仪式,一直讲到2016年阅兵,七个故事凝聚了70年来的七个经典瞬间,150多分钟的片长凝聚了太多内容,并且七个故事里遍布泪点。
比如管虎的《前夜》,电动升旗杆遇到技术难题,结果当地的老百姓自发拿出自己的金属烟袋锅、脸盆等金属物件,众志成城的提取出稀有金属,保障升旗仪式的顺利进行,不少观众看到这里都忍不住落泪了;
张一白的《相遇》,虽然讲的是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但还是从普通老百姓切入,通过相爱又不能在一起的另类爱情,换取了观众不少眼泪。
后面的几个故事中,有感动的、有开心的、有振奋人心的,不管哪一个故事都能最大程度的激起观众的感动和共鸣,也因此收获了好评。
《中国机长》赢在电影品质,这部电影还原了去年川航8633紧急迫降的真实事件,对于观众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毕竟川航的迫降是民航史上的奇迹,网友只是通过新闻和图片来了解当时的情况,而电影能把整个过程还原,自然会吸引观众买票观看。
刘伟强这次创作很认真,为了精准还原整个事件,他耗资3000多万,1:1复刻了那架飞机,为了让飞机实现摇晃、震动的效果,还找专门的工厂生产了足以支撑整架飞机的机械平台。所以,《中国机长》是国庆档三部电影里商业性最强、品质最硬的一部。
《攀登者》有非常奢华的阵容,吴京和章子怡组CP,张译的表演很惊艳,再加上胡歌、成龙客串,这使得上映之前《攀登者》先声夺人,并且几次登珠峰无论是在氛围把控还是特效加持的场面营造都非常到位。
问题出在冗长的爱情戏,以及电影没有抓住核心,并且早在前两次登珠峰的片段中早早将高潮过完,到了后面反倒有点提不起劲了。正因为这个原因,《攀登者》反倒没能戳中观众的嗨点,成为三部电影中口碑最差的一部。
《祖国》赢在宣传,《攀登者》恰恰相反
酒香也怕巷子深,电影的宣传很重要,特别是在国庆、春节这样的档期里,宣传不但能让观众在众多影片里知道这部作品,还能给电影院经理们带来排片信心。
《我和我的祖国》赢在了宣传上,这部电影的总策划是张一白,他在营销方面非常厉害,之前刘若英的《后来的我们》就是他全程完成策划,将票房推到了20多亿,这次他又一次证明了自己的水平。
从电影的定调,到找王菲唱主题曲,再到全国多站路演,特别是中秋节七城联动,都有非常好的反响,每一步宣传稳扎稳打,并且,他所制订的宣传策略从未脱离电影本身,观众不会带着希望而来,失望而归。
《攀登者》是反面教材,电影在宣传初期主打吴京和章子怡的CP,把两位演员消耗的太厉害了,并且整个宣传方向也和电影本身不相符。在观众的认知里吴京是硬汉,结果电影主要戏份却是他和章子怡的爱情,让观众的期待落空,自然难以收获好评,如果不是这样的心理落差,本来《攀登者》的品质也不差,并且是三部电影中卖点最足的。不知道三部电影你会选择哪部呢?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