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2021-03-2421:39:38来源: C114中国通信网 评论 27,589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近日,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三大运营商都公布了其 2 月份经营报告。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的 5G 套餐用户增长出现了明显的持续放缓走势,甚至有通信行业分析人士开始唱衰中国移动。虽然在各路玩家都铆足劲儿发展 5G 套餐用户的时候,中国移动这番急刹车到底是什么原因?

一、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移动猛踩急刹车

2021 年前 2 个月,中国移动的 5G 套餐用户分别净增 396.8 万户和 419.7 万户,合计 816.5 万户。如果进行纵向比较,大家就会非常清晰地看到,2021 年前 2 个月的发展数量远低于 2020 年下半年单月的发展数量。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除了远低于去年下半年单月发展数量外,2021 年前 2 个月中国移动的 5G 套餐用户发展数不但远低于中国电信,而且也比排名老三的中国联通低不少。有通信行业分析人士,甚至用中国联通成功翻身来描述中国联通的异军突起。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虽然中国移动 5G 套餐用户总量还具有规模第一的明显优势,但是在今年 5G 大发展年,中国移动的这脚急刹车确实让很多关心和支撑中国移动的用户们摸不清头脑。到底是中国移动有意放慢脚步,还是另外其他原因呢?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二、中国移动的规模优势开始缩减

截至今年 2 月底,中国移动的 5G 套餐用户为 1.73 亿户,虽然远高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但是其市场份额已经低于 50%,低于其移动电话用户规模市场份额,而且也与其主导运营商的地位明显不符。这虽然是隐忧,但并不是当前的主要问题。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在 5G 套餐渗透率方面,中国电信已经超过 29%,中国联通接近 27%,中国移动只有不到 19%。从 5G 网络到 5G 套餐,从 5G 套餐再到 5G 终端,最后才变成真正的 5G 用户。在这个关联性比较强的滚动发展业务链条当中,5G 套餐是推进用户向 5G 迁转的重要节点。

三大运营商之所以无奇不用地推进 5G 套餐用户规模扩张,本质上都是看瞄准 5G 用户发展业务链条中的关键环节。目前我国的 5G 套餐用户渗透率已经超过 22.6%,这里面除了中国移动拉后腿之外,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早已开始了各种领跑。然而,除了套餐渗透率,5G 终端渗透率更关键。

三、真正的 5G 用户数中国移动遥遥领先

中国信通院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年底我国在网 5G 终端 1.63 亿部,同期中国移动官方公布数据显示其在网 5G 终端为 1.1 亿部,也就是说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网的 5G 终端规模大约在 5300 万部左右。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在网的 5G 终端规模大约在 5300 万部左右。相对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1.5 亿左右的 5G 套餐用户来说,两者真正的 5G 用户规模与中国移动的真正 5G 用户规模之间的差距就更大了。

虽然上表中的相关数据截至时间节点为 2021 年年底,但是这个数据反映的问题其实非常严重,那就是运营商虽然发展了大量 5G 套餐用户,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人有被忽悠的嫌疑,毕竟其使用的只是 4G 终端无法享受到 5G 网络服务。

四、5G 用户发展需要稳扎稳打

针对 5G 终端已经成为 5G 发展的重大障碍这个问题,实际上监管层在今年年初已经提出了新的监管要求,三大运营商,尤其是中国移动已经明确了 5G 终端的配置要求,并在近期公开采购 330 万部小米 5G 手机用于推进 4G 用户向 5G 用户迁转。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中国移动开踩急刹车,原因到底是什么?

针对 5G 服务问题,监管层指出部分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对用户感知关注还不足,基层企业管理机制存在薄弱环节,综合服务能力还跟不上发展节奏,要求企业要持续提升 5G 服务水平。毕竟大量的 4G 终端用户支付了 5G 套餐费用,享受仍然是 4G 网络服务。

在监管层要求提升 5G 服务质量的大背景下,中国移动连续两个月的 5G 套餐用户出现明显放缓操作。很多人不确定这到底是中国移动主动提升服务的必选动作,还是各层级的执行力出了问题导致 5G 套餐用户发展放缓。虽然我们目前没有明确的答案,但是根据中国移动全集团强悍的执行力判断,中国移动已经不满足于追求套餐用户规模提升,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真正的 5G 用户。希望我们的分析能够给大家一点启发。

weinxin
N软网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观点新鲜独到,有料有趣,有互动、有情怀、有福利!关注科技,关注N软,让我们生活更加美好!
  • A+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