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为一单外卖付出多少钱?小哥送一单外卖应该拿多少钱?
北大社会学博士送外卖那篇文章是升级版的困在系统中,讲数据时代的零工经济看起来很自由,实际劳动控制还是为资本服务。技术没有带来解放而是压榨,而且变得更隐秘和数字化。
核心就是一个字,卷。
“2018年我觉得换工作可能是一种反抗方式,但我现在已经不这么认为了,因为大家都在做平台,都是零工经济,你自以为走出一个牢笼,实际可能是进入一个新的牢笼。”
其实卷的零工经济不止是外卖员,骑手,图文/短视频作者,司机,快递员,UP主,大家都是新经济大家庭。外卖员可能发现一条近道节省了几分钟,然后很多骑手都会跟着改变路径:
“这相当于是系统中的一个漏洞,很多人都这么做了以后,平台也发现了,它就会给你压缩时间,堵上这个“漏洞”。最后可能就导致原先的30分钟变成25分钟。”
学校里的那条捷径,有人走后有更多人走被系统识别到,系统会把超预期慢慢变成规则,然后逼迫着骑手,图文/短视频作者,司机,快递员,UP主不停继续超预期,不断内卷。
系统、平台和劳动者,本质上还是怎么管劳动者的问题。现在零工经济里面,劳动者的保障缺乏关注,这其实不是算法问题而是社会公共服务问题。如果觉得资本赚到超额利润了,可以对平台课重税完成社会财富二次分配。或者像腾讯那样主动掏500亿出来解决社会问题也行。
知乎网友青山布衣算了下帐:
美团2020年餐饮交易额4889亿,归属美团的佣金收入为586亿,占交易额的12%;
除了佣金,再加上其他服务收入,美团餐饮总收入663亿;
其中支付给骑手487亿,占餐饮佣金的83%,占餐饮总收入的73%。
粗略的可以看作,你去店里面直接吃价格是42.26元,你在美团上点外卖花费48.89元。你觉得你能接受吗?然后美团给到骑手4.87元,大体上是这样。
其实钱都是从二级市场赚的。
回到文章,讨论支撑点之一是觉得外卖员一单收益从2018年的8块变成现在的5块不合理。
那如果定量讨论一下,小哥送一单外卖应该拿多少钱是合理的?
定价有三个逻辑:骑手跑路过程体力和工具成本消耗,成本加成;另外是消费者愿意付多少和骑手愿意接受多少,价值定价;第三个是对标国外同服务者或国内其他蓝领用工,竞争定价。
现在来看对标发达国家这个服务肯定是低估了,所有环节里面占便宜最大的是消费者,平台占了剩余的便宜,骑手其实也觉得还能接受。如果回到合理定价,那应该的结果是大部分人点不起外卖,商家供给和消费者、外卖骑手全部都变少才是合理的。
互联网公司以平台的名义逃避雇佣关系里的雇主责任,这是新型生产关系里的责任划定还没定好,这时候到底是要维护哪方面的利益?
现在平台明显是站在消费者利益这边的,所以这个公平是大众情感诉求还是骑手诉求?如果为了心中的这样一个正义,那结果可能是损害了所有参与方。
如果劳工要反抗,靠什么争取自己权益?
想要单位时间更多回报或者更少付出,分散的个人面对大公司是没有议价权的,只能被无限压榨,只能让这些服务者组织起来,但好像也没人敢说。而且美国的外卖网约车和Amazon仓库都没能成功。
第二条路就是自强则万强,增加个体的谈判权,你随时可以走但是基于自身的独特价值上。但问题可能是很多外卖员本身不具备什么独特生存技能,从机会成本来看,他其实完全可以选择在家种地或者进厂打工做保安,他最后选的是外卖说明对他当下可能已经是一个更优选了。
所以现在普遍的解决方案是:舆论风暴加监管归位。
乱翻书请教了同在北大学社会学的陈同学,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回答是:
归根结底,定价还是遵循市场逻辑,外卖工作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就业,也不排除月入过万的外卖小哥,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忽略劳动过程中的劳工权益保障问题,对于新的数据时代生存方式而言,对其的理解和监管相比传统工厂的雇佣制显然滞后了许多。
问题的本质在于,原本由政府运营负责的公共基础设施,随着数字化的科技发展,越来越转为私人企业进行建设和运营——
一方面,互联网的网络效应、零边际成本的特点总是会使底层基础设施向垄断的方向发展——这一定程度上也会提高社会效益,但随之而来的是竞争性减弱、平台话语权过大,这需要社会和政府的更多监管;
另一方面,企业的盈利性质和基础设施的公共属性矛盾,此时特别需要监管者重新界定和规范公共和私人权力的边界,平台也应认识到自己基础设施的角色,与政府一道承担公共责任,寻找可持续的、尊重劳动者的解决方案,而非以中立的角色置身事外。
回到定量讨论来看,半个小时的人力服务,如果换做保洁和网约车,5块应该都是不合理的。如果没有平台和外卖员,大部分人按说都不会以如此低廉价格享受到外卖服务,30分钟的服务,外卖小哥应该拿多少钱才是合适的?
如果让骑手自己竞价该拿多少钱是不是更合适?
知乎看到一个Uber司机的故事说,在加州公投Uber司机算不算正式员工之前,Uber为了证明司机不是正式员工,修改了定价规则,让司机自由竞价而不是指定价格。结果整体上的价格非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也就是司机之间相互杀价,把价钱卷下去了。
相似的案例在国内也发生过。红星新闻上个月做过篇报道《满帮集团被传IPO背后司机的抢单焦虑:信息透明了 收入降了》,运满满和货车帮相当于长途货运大货车领域的滴滴:
在平台上运单信息透明,价格竞争被赤裸裸地揭开在众人面前后,僧多粥少,货主的议价能力在这个过程里不断增强。货车司机“以前一个月能赚两万多吧,后来用平台接活儿,每个月少了五六千。”货主压价压得比较低,但是他不管压得多低,都有司机抢单——因为司机多。如何展示货源信息,是算法也是生意,司机想要拿到单,这一痛点成就了满帮集团的会员制。
如果美团也让骑士自己选择时间和单价,是不是会更好?
答案大概率是也不会。让骑手和Uber司机自己定价,一是效率不够高,要来回讨价还价;二是博弈论决定了会内卷到一个极限价格。
之前跟美团同学聊时候,其实运力紧绷这个问题也不是真的无解,就看消费者是否愿意提前点餐。比如今天晚上就把明天中午想吃的东西订好,然后商家有充足时间来做,骑手不至于到店空等,系统对配餐的路线和时间都可以有更合理的规划。预约点餐这个功能很早就有,但是一直很少人用。
最后调查一下,你愿意为一单外卖付多少钱?
支付宝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赏